Wednesday, August 10, 2005

重建社區

From: 太陽 Daily

空言難撐舊公屋 早日重建蘇屋
06/08/2005

蘇屋樓齡已屆四十五年,是全港歷史最悠久的屋之一。純粹從建築學角度而言,四、五十年樓齡未算高齡,外國很多摩天大廈,七、八十年甚至過百年,依然巍峨聳立,歷久常新。但是,香港公屋捱上數十年風雨,就已殘破不堪,蘇屋可說是典型例子,石屎剝落,鋼筋外露,一片頹唐景象。其中綠柳樓在一年前已靠支架支撐整幢大樓,劍蘭樓和杜鵑樓亦局部架起支架,一派危危乎的模樣。
房屋署總結構工程師彭翰華卻依然力撐,聲稱蘇屋十六座樓宇均結構安全。但是房署的保票是信不過的,大坑東曾有樓宇走廊傾斜,要靠支架撐住,當時房委會也曾口硬,堅稱樓宇結構安全,最終還是自打嘴巴,承認樓宇出現問題,將居民遷出。
香港高齡公屋問題多多,房署不可出口術安民算數,必須正視問題癥結所在,對症下藥,該拆的就要拆。近年添喜大廈塌露台事件,對社會影響甚大,蘇屋的高齡露台,如果塌下造成死傷,房署須負全責。彭翰華矢言蘇屋樓宇結構安全,大家不妨立此存照,房署正在蘇屋取石屎及鋼筋化驗,評估報告還未出,房署高層猛拍心口,未免過於輕率。
房署建的公屋質量差劣,早已惡名遠播。臭名昭著的短樁居屋、鹹水公屋,都是出自房署之手,有些極其劣質鹹水公屋,樓齡不過三十年,房署也手快快拆了重建,以求情隨事遷,再無對證。
蘇屋雖說不是鹹水樓,畢竟是四十五年高齡的破敗公屋,百病叢生,早在九十年代,已有居民投訴頂層天花滲水,每逢天雨要擺水盆陣。○三年,蘇屋多幢大廈水管蝕嚴重,食水變黃兼帶腥臭,洗手間污水渠滲漏,民投訴不絕,怨聲載道。到如今,情況進一步惡化,大廈要裝設安全支架作支撐,房署強說樓宇結構沒有問題,真是自欺欺人。
在重建高齡公屋問題上,房署舉棋不定,浪費了巨額公帑。○二年三月,房署公布「土地用途重整研究報告」,樹雄圖,立壯志,建議將九龍四個老化地區十八個屋重建,房署僅僅為研究可行性,就花了納稅人三千多萬元。房署花完錢之後,卻把計畫丟諸腦後,在蘇屋大動土木,耗巨資搞修補工程。真是翻手為雲,覆手為雨,房署對待高齡公屋的居民極其不負責任,搞得高齡公屋居民長期處於惡劣居住環境,無法安居樂業。
樓齡逾四十年的公屋屋有六個,包括蘇屋、西環、彩虹、和樂、馬頭圍及福來,合共兩萬多個單位。這些屋落成於六十年代,樓宇設計、建築用料都大大落後於現行標準,各種毛病日益惡化,若要居民長期居住在低標準的舊公屋,十分不公平。若按當局去年提出的舊屋修復標準,換外牆,重建廚房廁所,改上下水道系統,每單位亦投入不貲,兩萬個單位也要花掉巨款,更何況,政府工程一向是初期少報預算,埋單時大額超支,真正費用可能甚為嚇人。另方面,修復工程期間又要為居民作臨時安置,搬出搬入,又要給予補償,大費周章之後,據說可讓居民多住二十五年,但是,五勞七傷、偷工減料的舊公屋結構能否再撐多二十五年,令人質疑。
俗話說,長痛不如短痛。房署不應該頭痛醫頭,只做門面工夫,必須認真解決高齡公屋問題,訂出重建計畫,清楚利落地重新安置居民,重建可以使土地得到更有效利用,使居民有更佳的居所,何樂而不為?房署不可文過飾非,不得對高齡公屋的危難狀況視而不見。蘇屋何去何從須早有定案,其他的高齡公屋也要早日重建,讓居民得以安居樂業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看完以上報道我想起之前曾看過的書名叫<公屋醜聞>, 書中講述了七十年代末、八十年代頭公屋建築質素問題。作者集中探討了石屎强度的問題, 發現了不少公屋的石屎强度遠遠低於安全的標準; 有些公屋的建築結構的石屎强度甚至不比鋪地面的石屎好多少。為了遮蓋自己的過失,除了一面向外拍心口, 房署在八十年代未推出屋邨重建計劃, 把那些有問題的樓 "重建"以免招麻煩。 你可能說把舊的不合時宜的樓拆掉不是很好嗎? 但那些樓的平均樓齡約二十年左右, 其中葵芳村的一棟更不超過十年, 真的 "舊"麼 ?
拆了的還好, 在華富村其中一棟樓是長期有金屬支架支持著的, 不知就裏的老外還以為這是建築藝術呢? 當然房署又是拍心口說無事樓宇結構安全, 這讓我認為房署是一個 "後現代行為藝術建築師"。但結構安全不等於可住(livabilitybility) 沒問題呀! 公共房屋是提供一livableveable shelter, 但香港文章提及的屋村實在看不出有什livableveable可言。可恨房署是個失憶症病人,連自己的職責也忘記了得一乾二淨。
大吉利是說句, 如果香港發生五級地震相信後果非常嚴重。香港人自求多福吧!


那看一看下一遍文章,


蘇屋彩虹逾40年 維修續命費昂拆四屋村可賺千億
05/08/2005

房委會研究拆卸四高齡屋

要聞組記者張偉光報道】房屋委員會雖已決定不再推行長遠的公屋重建計畫,但已屆四十年樓齡的公屋,要不斷維修來「續命」,所耗費用極高昂。房屋署消息人士表示,內部正就多個老舊屋作全面勘察和評估狀況,若未能符合成本效益,不排除會將這些殘舊屋全面清拆,但至於會否在原址重建新型屋則仍有待市場情況決定,亦可能會將土地交回政府。有測量師估計,若該些土地推出拍賣,總值可高逾一千五百億元。

房屋署消息人士稱,房署內部評估過超逾三十年樓齡的公屋狀況,研究是否需進行大型維修還是重建。據悉,房署針對現時樓宇結構狀況欠佳或樓齡太高而設施難以提升的屋進行重建,初步評估,長沙灣蘇屋、香港仔華富、黃大仙彩虹及西環這四個樓齡接近或已達四十年的屋,或有需要重建。

支撐架安裝超過一年
其中一個可能需要重建的蘇屋,部分樓宇已出現裂痕和鋼筋外露,劍蘭樓多處石屎被鑿開,外露的鋼筋全部生,整幢樓都有修補過的痕,綠柳樓情況更嚴重,大廈其中一邊走廊由頂樓至地下十多層全部要靠鐵支撐架支撐,個別單位亦有石屎剝落,有居民表示已通知房署多時,但至今仍未修補。有街坊表示,支撐架已安裝超過一年,經常見到有工人在屋進行維修工程,但部分單位租戶遷出多時,仍未見有翻新工程進行,而不少單位已長期空置,似不再編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但拆了真的好嗎, 問題不會再發生嗎? 現實告訴我們歷史是不斷重演, 沙田及天水圍短樁居屋就是鐵一般的證明。產生問題的公屋主因有二個, 第一.公程判上判問日題嚴重, 肥上瘦下導致最底層承辦商需將貨就價, 新建及維修都不合標準。第二. 房署或政府沒有嚴格監督施工。如果情況沒有改變歷史將不斷重演。
在外國過百年的樓為什麼能歷久常新, 通常此類建築物被列為了 Heritage Building長期受市政府(Local Gov. Area, LGA) 嚴格監管, 如要定期維修, 清潔方法/密度等等。轉道度門的顏色都要上類似香港城規會的Development Assessment Panel (DAP)申請, 受尊重度同香港無得比。

Planning 有句名言 " Today solutions, tomorrow problems." 今天拆了樓重建解決了眼前的問題, 但長遠地又可能帶出另一個問題。Problems are endless!!

除了以上問題,我發覺大家忽略了重建的Social impact, 重建時除了拆屋也拆散大家的人際關係(social fibre), 而 social fibre通常是organic(有機/自然)的產生很難用人為的方再建立。舊屋村通常樓上樓下都識, 居民之間守望相助團結性很高。但新一代屋村全無個性、人際關係疏落而且強調私人空間。是一些不折不扣活生生的死城! 我認為 social fibre 是無價的, 何不用切實的嚴格監督維修及升級舊屋村, 之後再重新包裝已升級舊屋村來一個Urban Regeneration 吸引新一代入住, 讓舊屋村及其四周的社區再展新一頁。

North Point, 2003
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